公司产品

公司首页 - 公司产品

于媛媛:实习让我真正感受到律师行业的魅力——伟德BV国际体育研究生专业实习总结报告展示(12)

 

 

  律师试点班一生五师配置情况:

  实习生:伟德BV国际体育2020级西部地区高端法治人才(律师实务方向)试点班研究生 于媛媛

  实习指导教师: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 魏月琴

  实习带队老师:伟德BV国际体育 吕辉

  校内硕导:民商法学院 孙莹

  校外兼职硕导:重庆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昊

  辅导员:伟德BV国际体育 谭瑞和

   

  在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为期一年的实习中,我的岗位是律师助理,主要的工作是协助律师解决相关的业务,包括:在律师业务活动过程处理一般事务性、联系性的工作;庭审前的准备工作,即为律师的开庭审理案件做好准备工作,使诉讼代理能顺利、高效地完成;在律师的指导下拟写法律文书;进行或辅助进行调查取证工作,进行或辅助进行案源开拓工作。一年时间如白驹过隙,在这一年之中边实习边上课,还做了律所老师为我们指定题目的研究课题,感觉非常充实、收获满满,现对一年的实习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内容

  (一)整理卷宗,熟悉律师办案流程

  进入律所的第一步就是整理卷宗,在整理卷宗过程中,对各种该归档的文书的分类有了详细的了解,也对民事案件从立案到审结的程序及流程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熟悉。

  整理卷宗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对于案件流程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也是了解律师的业务范围的有效途径。比如,对于我的律师指导老师来说,建设工程以及公司解散清算方面的法律运用的较多,那么我就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钻研,不仅要明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如民法典),还需要就重庆市出台的相关规章或行业规范进行搜集整理,针对性地了解在国家层面一般性的规定下延伸的具体规定,方便后期及时查询。

  此外,通过这一阶段的熟悉,也对程序性的法律进行及时学习,例如管辖法院、诉讼时效、保证责任期限、公司解散清算后的追责主体等法律规定问题分析透彻,避免因错过时间或弄错起诉主体而增加律师工作负担。

  (二)熟练运用智慧法律工具,提高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与律师实务的结合,律师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内部流程还是对外会见客户,都离不开智慧法律工具的运用。对内,我需要熟练运用律所OA系统,提前申请立案、盖章,避免因申请流程的繁琐而耽误案件进程;对外,对于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是厘清关键的重要工具,通过按时间顺序梳理事件过程,能够快速明确案件节点,向当事人展现严谨的律师形象。

  (三)撰写法律文书,培养法律实务的思维

  一份合格的法律文书属于公文书,有其自身的格式和条件。撇开格式和条件,法律文书的撰写条件精、准、透,这体现着律师的业务水平和写作水平

  在实习中我尝试撰写多种文书,其中包括撰写律师函 20 余份,针对案件材料整理案件流程信息,发函催收; 撰写法律意见书 2 份,针对顾问单位条件,对规章制度、产品策略、人事安排等方面建议防范、规制法律风险的建议意见; 撰写投标法律服务方案 3 份,对于具体案件或是某一方面专项(如劳动)进行长期法律服务案的策划;修改合同 2 份,对于权利义务、违约、送达等条款进行详细修改,最大程度上维护 当事人利益; 破产清算案件中,协助组织策划债权人会议,帮助其顺利开展。

  草拟最多的还是起诉状、证据目录、答辩状、代理词等实体诉讼文书

  虽然写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文书,有些还是照着模板写的,但还是出了不少错误,所以一遍遍地检查核对就非常有必要了。由此我也体会到了律师也是普通人,也要做大量的琐碎的工作,这些琐碎的工作之中实际上也体现出了律师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他们的生活以及法律工作并不如以前想象的那么简单,里面的辛酸和汗水也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我在实习过程中也遇到过困难,例如撰写答辩状的初期,由于知识运用的不熟悉,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动笔,后来联想到答辩状一般都是从案件事实、证据真伪证明力和法律程序这些方面着手。按照这些思路分析整个案情,基于对案情的了解,不停修改细节,才慢慢对法律文书的书写掌握一定的技巧。

  (四)接触实务,学习法律技巧

  在律所实习的这段时间我接触了多种类型的案件,我深切感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提高的能力,如在分析证据,查找漏洞的角度和深度明显不够。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段期间我经常通过琐碎时间学习实务技巧,公众号、实务案例等都是很好的了解前沿热点和最新法规的渠道。此外,理论学习也显的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知网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才能对于提高实务工作能力并且锻炼逻辑思维,以不停完善自己。

  (五)参与庭审,注重司法程序

  对于律师来说,主要战场还是在庭审中。在实习过程中,多次实际参与到庭审中,也让我对法律实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案件的审理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充满了激情的辩论,并不精彩也不动人心魄,其依靠的主要是庭下的刻苦钻研与深刻思考,庭前的准备工作甚至要比庭审过程花费更多的心思:与当事人进行全面沟通,了解案件细节,明确现有的证据能否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搜寻管辖法院是否有相似的案例并对其判决倾向进行分析等等。

  在实际庭审中,不像在以前在学校活动中加入的模拟审判,比较注重程序以及法律的适用,实际的的民事审判中很多程序性的问题都省略了,注重案件事实的查证,这也对律师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指向性,尽量避免法律条文的堆砌,阐述事实、建议有力证据以及找到案件突破点更为关键。

  (六)紧随实习脚步,深化实习印象

  律师的工作是严谨和实事求是,律师的思维是敏锐与辩证。面对案件,指导律师根据自身知识和经验往往很快便能着手解决,但对我来说,经验的不足使我面对有些新案件便不知所措,于是在实习中我建了一个WORD文档,每天工作结束后都习惯将当天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比如答辩状的写作重点或是与当事人交流的侧重点等等。通过不停的积累,逐渐对于某一类型的案件有了一定的熟悉,当拿到新的证据材料时,能够清楚地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脑海中形成了案件流程的清晰图像。

      二、工作收获

  (一)专业能力的全部及思考习惯的养成

  一年的律所实习让我运用法律的能力以及学习思考的能力得到全部,起初,刚到律所只是认真完成律师交办的任务,没有从中总结、很难从中总结,很难达到张光君老师经常给我们说的“实习的时候要做一个有心人”的建议,尽管一段时间后熟悉了主要的工作,仍然感觉没有进步,于是我开始转变工作思维,开始对每一件工作进行反思。

  首先对于律师交办的工作仔细完成,经过律师修改、提点后,反思总结在工作中犯的错误或是能够优化的地方。

  其次,不局限于律师交办的事情上去学习,而是主动、提前去了解。例如商品房买卖纠纷,最高院有相关司法解释,出版的有相关司法解释的解释与适用,就着司法解释的条文,看着理解与适用,然后去研究相关案例,案例看多了,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就了然于胸了。

  最终,除了专业能力的全部,经过在律所的实习最大的感受是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因为我不仅需要承担法律相关的工作,比如与客户进行诉讼事务上细节的沟通,与法院联系明确诉讼流程,也需要承担一些行政性的工作,需要与律所中各个岗位的人,如财务、政管、人力资源以及其他律师团队等人员进行交流,如何进行简洁迅速有重点的沟通是我必须掌握的技能,因为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双方时间,也会让事情办的更顺利。比如说,之前在法院实习的时候,对于律师打电话问邮件收到没有、立案完成没有,感到很不解,后来,转换身份,就感觉询问事情的进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既能防止邮寄过程中出现差错,也能起到一种提醒的作用。

  (二)律师专业化的思考

  在律所实习的过程中,与不同的律师的交谈让我对律师专业化有了新的认识,律师的专业化分工是未来的趋势,对于年轻律师来说,一进入律师行业就讲究专业化是不现实的,先博后专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先学会办理各类案件,然后再确定专业方向,那时选专业更能真正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专业化其实是条件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几个最擅长的领域,但在执业初期,利用好一切机会,多接触各种领域的法律问题,这有助于法律思维的构建与完善。此外,专业化并不等同于“高精尖”业务,而是将某一领域的案件研究深度做到极致,比如建设工程领域中的相关问题,建筑优先权,工程结算等。

  此外,在实习过程中,尽管实习指导律师主攻民商事法律业务,有时也会遇见当事人对于刑事领域的咨询,如果能够较快给出可行的答案,虽然有些咨询不一定真正形成委托,但是能够给当事人形成一种良好的印象,这就获得了潜在的客户群。

  (三)终身学习的信念

  当我踏入社会,接触到法律实践,发现自己必须持续学习、永不止息。面对不停出台、修改的新法,无数新兴法律热点,不了解的话只能被这个行业淘汰。可以说,法律人的终身学习,是一个必然的条件,但也要学会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知识是自身内在的一个沉淀结果,具有个人封闭性,但当自身知识与解决别人的问题相关联的时候,就形成了技能。而当你解决的类似的问题越多,越复杂,在这个领域研究越深,就成为了一个专家。

  我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不论是我的实习指导律师还是其他的律师都会孜孜不倦的学习,没有完整的时间,就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仅如此,大量的输出也是他们令我佩服的一点,不管是将法律知识运用到案件诉讼中,还是将办案心得或是对于热点案件的评析通过发表文章的方式分享出去,他们都在不停地学习与输出,在向外输出的过程中,不仅会更好、更深入定向地学,还会收获专业影响力,还能帮助更大范围的人,不可谓一种良性的知识互动。所以,我从中感悟到不停的更新知识,汲取养分是必要的,但都不能仅仅只是学,像一个吞金兽一样,学很多什么都不吐出来。而是要注重输出、分享、传播,或是写文章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素养,在实际中做、运用,把纸上的道理、操作技能转化为自身技能;或是与同样优秀的大脑联机,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教别人,教的同时也使自己理解更加深刻。

  (四)沟通技能的培养

  经过一年在律所的实习,才明白在律所招聘公告上注明的“沟通能力强”对于开展工作来说是多么重要。

  律师与客户的沟通是决定客户是否选择委托的关键性因素。在律所实习过程中曾经观摩过我的指导律师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事后也与律师进行探讨学习,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一是不能果断判断案件的结果,二是需要让客户在可控的时间内讲述自己的情况,三是适当情况下合理利用网络工具。特别要注意的点在于若是对于没有咨询过律师的当事人,可以适当解释一下法律适用的问题,体现自己对法律是非常熟悉的,但若是咨询过其他律师的当事人,尽量避免对法律适用的讨论,一旦律师之间对法律的理解有偏差,当事人很容易察觉。

  而律师与法官的沟通则更多体现在有效与省时这两方面。法官一年需要办理上百件案子,耗时长、耗费精力大,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跟法官进行有效沟通,很有可能遗漏案件胜诉的关键点,但有效并不意味着罗列法条与证据,事实上,法官最愿意看到的是对于案情的清晰梳理以及案件证据所要证明的事实清楚。而律师能做的就是通过表格、画图、时间轴等可视化方式把证据融合在一起,将案件事实明晰明了地展示在法官面前,再用文字形式简要概述,同时提交电子版,这样的归纳省去法官的时间,甚至可能直接复制粘贴作为裁判文书查明事实部分的内容。

  很多时候会忽视律师与律师之间的沟通,而这正是积累经验的最佳方式。每一位律师都会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这不仅仅是指对于这一领域法律知识的掌握,更是对这一类型的案件法院的流程、判决倾向等方面的精通,通过不停地与身边律师交流,能够积累相应经验。此外,随着律师专业化的提高,律师之间会有大量案件相互合作,与律师同行密切合作将成为获取案源的最快的渠道。

  (五)律师职业价值的重构

  不少人提到律师就会有一个刻板印象,认为其唯利是图,并没有法律人的热忱。然而,在实习过程中,让我意识到律师是有温度的,但是职业的特性让其必须用数据说话,用金钱衡量其提供的法律产品。说到底,金钱并不是追求的目的,而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成就感的获得,金钱只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是对于价值认可的表达。律师会因当事人受到的不公待遇而愤慨,会因竭力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成就满满。

     三、总结与展望

  一年的时间飞逝,我在律所深切感受到了法律的魅力以及律师们严谨专业的态度,受益匪浅。法律代表了公平正义,律师是法律职业者之一,律师的职业道德必须得到严格遵守。作为自由职业者,在得到自由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没有最低工资保障,所获得的一切都得靠自身的业务努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我所学的都是大法或者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但在具体实务中,有很多起作用的其实是部门规章或者某个具体规定。法律是上层建筑,实务性很强,每年两会过后都有新法产生,各部门各行业都在摸索中不停改革。律师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始终得保持着高度自觉,在接受之后,又需要将纸上的法律与实际情况相协调,寻找平衡点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着力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年充实的实习,让我了解到书本之外的法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学校之外的社会。十分感谢律所的律师老师们以及学校老师们对我的谆谆教诲与无私帮助,让我能够走出校园,真正感受律师行业的魅力。这次实习还让我懂得了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那就是既要谦虚好学又要适当肯定自己。虽然法学专业员工所面临的法律现状和就业前景仍然严峻,我自身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但实习给我的启迪让我继续坚定认定自己的职业选择。